辞格的综合运用


  辞格的综合运用,可以分为连用、兼用和套用三种形式。
  (一)连用
  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。例如:
  ①看,象牛毛,象花针,象细丝,密密地斜织着,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。(朱自清《春》)
  ②梦里依稀慈母泪,城头变幻大王旗。忍看朋辈成新鬼,怒向刀丛觅小诗。(鲁迅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)
  ③记忆的仓库一旦打开,过去的印象就会纷至沓来,而且还往往带着一种眷恋的情思,一种盎然的兴趣,一种缤纷耀眼的色彩,一种鲜丽活泼的形象,一种温馨馥郁的味道,这样再挑选其中感受最深而又有意义的写来,还愁文章不充实,不动人么 ?(李保初、周靖《作文教学法》)
  ④它走得那样急忙,连车轮辗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象都在说:不停不停,不停不停!(铁凝《哦,香雪》)
  以上四例都是词格连用。例①是比喻连用,将密密的、细细的春雨描摹得十分形象,例②是对偶连用,鲜明地表达了军阀混战与人民的痛苦、战友的遇难和作者的愤怒:这两例属同类 辞格的连用。例③描述“记忆”用的是比拟,接着写“印象”,用的是排比,最后又是反问,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得具体生动,例④是比拟、反复的连用,将火车的经过及发出的声音,写得新颖活泼:这两例属异类词格的连用。
  同类辞格的连用,能强化同一辞格的表达效果,它可以描写事物,突出事物的形象性,可以加强情感的抒发,使感情表达得更鲜明、更深沉,可以突出某一论述的道理,增强说服力。异类辞格的连用,可以前后搭配,互相映衬,收到更好的效果。
  (二)兼用
  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几种辞格。从这种角度看是这种辞格,从另一个角度看,又是别的辞格。例如:
  ⑤有的英雄,勒马挥刀,叱咤风云;
   有的英雄,豪情满怀,才华横溢。
   有的能言善辩,八面玲珑,
   有的拉帮结派,拍马吹牛。
        (丁玲《诗人应该歌颂您——献给病中的宋庆龄同志》)
  ⑥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者,非共产党、八路军、新四军与边区乎?发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主张建立统一民主共和国而身体力行之者,非共产党、八路军、新四军与边区乎?立于国防之最前线抗御敌军十七个师团,屏障中原、西北,保卫华北、江南,坚决实行三民主义与 《抗战建国纲领》者,非共产党、八路军、新四军与边区乎?(毛泽东《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》)
  例⑤从“有的”重复四次来看,是反复,从头两句和后两句的内容来看,是对比;歌颂了革命前辈的才能与功臣,批判了有些干部的坏思想、坏作风。例⑥从“非共产党……乎?”连用三次来看,是反复;从结构相同这一点来看,是排比 ;从语气来看,又是反问。这段话严词质问了国民党,理充词沛,很有气势。
  (三)套用
  套用是辞格里包含着辞格,层层相套,有层次地进行组合。例如:
  ⑦高粱好似一队队“红领巾”,
   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。
        (郭小川《团泊洼的秋天》)
  ⑧心血操尽,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耸寰宇,
   骨灰撒遍,深海恩情如滴滴甘露润人心。
        (革命群众挽周恩来同志,见《中国实用文体大全》)
  ⑨边地俗话说:“火是各处可烧的,水是各处可流的,日月是各处可照的,爱情是各处可到的。”(《沈从文文集》第六卷)
  例⑦整体看来是明喻,“红领巾”是借代,“悄悄地……观察”又是拟人,这里套用了三种辞格。例⑧整体看是对偶,从生前和身后两个方面,讴歌周恩来同志一生对革命的伟大贡献,其中上下联又各套用了一个比喻修辞格,上联“似巍巍泰山”还 使用了夸张 。例⑨中四个“是”字句构成整齐的排比,但内容上前三句又是为最后一句所设的比喻,称为引喻,整体来看是排比套引喻,生动形象地表明了爱情的随时发生和无处不在。

  恰当地综合运用辞格,可以使文章变化多姿,增添文彩。不管是互相补充,还是一身多任,或大小错落,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。
  异类连用、兼用和套用都是多种辞格的综合运用,彼此间是有区别的:异类连用是不同辞格的顺序使用;兼用是一种表达形式同时具有几种辞格,但这几种辞格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出来的,它们之间不存在从属、包容关系 ;套用则是几种辞格按层次大小的组合使用,有从属、包容、主次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