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修辞格
修辞方式又称修辞格。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,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,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化的方法、手段。修辞方式共有多少种?陈望道先生在《修辞学发凡》里列举了38种。此后学者又一再补充。当然,有些是否为修辞方式,还有不同看法。
黄伯荣、廖序东主编《现代汉语》(增订五版)列出了20种修辞格。它们分别是:比喻、比拟、借代、拈连、夸张、双关、仿词、反语、婉曲、设疑、对偶、排比、层递、顶真、回环、对比、映衬、反复、设问、反问。与 该书增订三版相比,增加了“设疑”、“对比”,删去了“通感”、“警策”。
过去曾有学习和研究修辞以辞格为中心的倾向,这是很不正常的。陈望道在《修辞学发凡》中曾经把修辞行为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类,并且辞格占了绝大部分篇幅。后人便因循此例,以为学习修辞就是学习辞格。其实,辞格只是修辞体系中的一个部分,更多的修辞活动则体现在词语的锤炼、句式的选择上。
当然,我们不是说辞格不重要,辞格也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。辞格的具体介绍请阅读教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