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义词的主要差别
同义义场中的各词在意义上大同小异,即义项中的主要义素是共同的,而在一些次要义素上有区别。例如“愉快——高兴”,主要义素都是“[+舒畅]”,但在“[±程度重]”上有区别。同义词的“小异”虽然小,但很值得重视。恰当地使用,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,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种种感情、态度,适应各种语体风格的需要
; 使用得不恰当,便会词不达意,出现种种错误。所以,学习研究同义词的重点应该放在辨析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上。
同义词的差别,表现在以下方面。
1.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
(1)意义的轻重。即[±程度重]”。例如“轻视”和“蔑视”都有“看不起”的意思,但“蔑视”的程度显然比“轻视”重。如“蔑视权贵”一句里的“蔑视”不能改成“轻视”。“违背”和“违反”,“失望”和“绝望”,“请求”和“恳求”,“努力”和“竭力”,“希望”和“盼望、渴望”,这几组词都是后者比前者意义重。
(2)范围的大小。即[±范围大]”。例如“边疆”和“边境”都是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地区,但两者所指范围不完全相同。“边疆”是指靠近边界的领土(包括国与国接壤的边界),范围比较大
; “边境”是指靠边界(国界)的地方,范围比较小。又如“局面”和“场面”,“战争”和“战役”,“性质”和“品质”,都有所指范围大小的不同。
(3)集体与个体不同。即“[±集合]”,也可以说是具体与概括的不同。例如“信件”和“信”所指为同一事物,但前者指同类事物的集合体,很多的信
; 后者指具体的,个别的信。类似的例子如“树林”和“树”,“布匹”和“布”,“河流”和“河”,“船只”和“船”,“人口”和“人”,“书籍”和“书”。
(4)搭配对象不同。例如“交换”和“交流”都指双方把自己的东西给对方,但是它们的搭配对象却不同。“交换”可以和“礼物、意见、资料、产品”等搭配
; “交流”则与“思想、经验、文化、物资”等搭配。“交换”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具体的或所指范围较小的词; “交流”搭配的对象大都是意义较抽象或所指范围较大的词。
词义的搭配关系很复杂,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、比较和分析。
2.色彩方面的差别
同义词色彩方面的差别,主要表现在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方面。
(1)感情色彩不同。即“[±褒义]”。例如“成果——结果——后果”都有“结局”的意思,但三者分别是褒义词、中性词、贬义词。
(2)语体色彩不同。即“[±书面语]”。例如“父亲”和“爸爸”,前者适用于庄重的场合,有书面语色彩
; 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,有口语色彩。
一组同义词中有的词适用于日常的口语,有的词适用于专门行业。例如“脑袋”和“头部”,“胳膊”和“臂”,倘若在体育教材里把“头部不动,两臂平伸”写成“脑袋不动,两只胳膊平伸”,就不合适。可见不同的场合要选用语体色彩不同的词。
有些同义词也可能在其他色彩方面显示出差异来。例如“不倒翁——扳不倒儿”、“什么——啥”,有语体色彩的差别,还有地区色彩的区别。
3.词性方面的差异
一般地说,词性或句法功能不同的词,不能形成同义词。但是,当一个词具有几种不同的意义,并且分别属于不同词类的时候,则可以在意义相同或相近而词性相近的条件下,分别同别的词形成同义词。例如“突然”和“猛然”,都有动作变化快
、出人意料的意思,都可以作状语,如“他突然转过身来”、“他猛然转过身来”。但“突然”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、定语、宾语和补语,如“情况很突然”、“突然事变”、“感到突然”、“来得突然”,“猛然”则只能作状语。因此,一般认为“突然”是形容词,“猛然”则是副词。
同义词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,上述几类差别是辨析之后归纳出来的,可以供我们在辨析和运用同义词时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