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今调类比较
普通话的调类系统来自古代汉语的调类系统。在我国南朝齐梁之间,就有人把古汉语分为四类声调,即平、上、去、入。后来语音发展变化,又按声母的清浊各分为阴调和阳调两类,清声母字归阴调,浊声字母归阳调(例字可见《古今调类比较表》)。普通话的阴平声字,大致跟古清声母的平声字相当;阳平声字,也大致跟古浊声母的平声字相当;上声字包括古清声母上声字和部分浊声母上声字(指声母是边音、鼻音和今读零声母的阳上字);去声字包括了古去声字和另一部分古浊声母上声字。古代入声调类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了,古清声母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别读成阴平、阳平、上声或去声,古浊声母入声字在普通话里读成去声或阳平。
古声调同普通话声调的关系,可以从下面的《古今调类比较表》中看出来。
古今调类比较表
调类 |
阴平 |
阳平 |
上声 |
去声 |
||
平声 |
清声母 |
夫汤妻诗 |
|
|
|
|
浊声母 |
次浊 |
|
门难牛油 |
|
|
|
全浊 |
|
符糖齐时 |
|
|
||
上声 |
清声母 |
|
|
府短酒纸 |
|
|
浊声母 |
次浊 |
|
|
米老藕有 |
|
|
全浊 |
|
|
|
妇稻旱似 |
||
去声 |
清声母 |
|
|
|
富对去试 |
|
浊声母 |
次浊 |
|
|
|
慢浪岸用 |
|
全浊 |
|
|
|
附盗汗寺 |
||
入声 |
清声母 |
哭桌出瞎 |
革国博节 |
谷铁北百 |
客阔必式 |
|
浊声母 |
次浊 |
|
|
|
木绿日叶 |
|
全浊 |
|
白敌学直 |
|
|